服務熱線
0512-66728627
News Center
9月1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黨的十八大以來地方病防控工作進展成效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疾控局綜合司一級巡視員熊煌表示,近年來,我國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風險挑戰依然存在。地方病作為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一旦防治措施減弱或者撤除,疾病將再次卷土重來,所以必須長期鞏固,維持防治措施,才能真正發揮防病的作用。
目前,我國帶碘缺乏病、水源性高碘甲狀腺腫、飲水性氟中毒、飲茶型地氟病等地方病患者的治療及管理方面仍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需要持續加大防治措施落實。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是完善長效機制,持續鞏固成果。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要求,健全完善地方病防控長效機制,加強各級防治機構能力建設,不斷完善防治體系,合理布局國家和區域地方病防治中心,加強全國地方病防治專業隊伍建設,做好技術儲備,持續鞏固防治效果。
二是聚焦防治重點,推進措施的落實。針對少數飲水氟超標地區改水尚未完全落實的狀況,還有部分地區合格碘鹽覆蓋率偏低、低氟磚茶推廣難度較大等問題,進一步強化地方主體責任,針對不同情況采取專門措施推進落實,有效打通防治地方病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加強監測預警,科學精準防治。持續做好地方病病情監測,掌握病情動態和防治措施落實情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不斷提高監測靈敏度,確保監測不留死角,形成精細化管理、精準化防治的工作局面。
四是加大科普宣教,增強防病意識。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開展地方病防治知識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引導病區群眾樹立正確的健康觀,擴大疾病防治的健康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