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512-66728627
News Center
成本線上的掙扎,高價收費的達芬奇還好嗎?
手術機器人做手術,在醫療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事,相較傳統手術,手術機器人優勢明顯。但令患者望而卻步的卻是“高昂的費用和價格”。
怎樣規范收費標準,合理收費?是多數人關注的重點。
近日,湖南省醫療保障局發布(《關于規范手術機器人輔助操作系統使用和收費行為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對手術機器人的臨床使用、適用科室、收費方式、收費標準和醫保報銷等進行了明確。
本次《通知》涵蓋了所有機器人及多個科室,同時包括手術機器人的耗材、工具包服務等加收標準,整理的核心要點如下:
一:合理使用手術機器人輔助操作系統,不得超范圍和過度使用;
二:明確收費及醫保支付政策,規范收費行為:
1.手術規劃功能:不另立項收費
手術機器人輔助操作系統只發揮手術規劃功能的,包括但不限于應用人工智能、增強現實、混合現實、全息影像、裸眼3D等各類數字化、可視化或智能化的創新通用技術,輔助進行手術規劃、術前模擬等,輔助操作價值在手術價格中體現,不另立項收費。遠程提供院際手術規劃服務的,按照單學科遠程會診進行收費,不另行加收。
2.發揮導航定位功能:加收40%
手術機器人輔助操作系統只具備和發揮導航定位功能的,每例手術加收40%,核心術式價格在每例5000元以上的,加收標準按每次2000元封頂。
3.輔助操作系統:加收80%-300%
手術機器人輔助操作系統屬于“采用機器人技術的輔助手術設備和輔助手術系統”(簡稱RA設備/系統,包括但不限于“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等手術器械控制系統),按照對應開展的手術項目加收。
(1)手術機器人輔助操作系統在醫務人員支配下僅完成或參與完成實現手術目標的部分核心操作步驟(含遠程手術操作)的,加收80%。
(2)手術機器人輔助操作系統在醫務人員支配下完成或參與完成實現手術目標的全部核心操作步驟(含遠程手術操作)的,加收300%。
(注:加收標準導航定位工具包以及手術機器人使用過程中消耗的其他耗材費用。)
三:加強監測手術機器人使用與收費匹配情況,禁止擅自提升收費標準;
四: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將大型設備檢查治療項目納入動態調整范圍,持續降低偏高價格。
手術標準的出爐,或將影響一大批科室
提到手術機器人,繞不開的絕對是直覺外科的達芬奇。
目前“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已經廣泛應用于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婦科、心胸外科等臨床科室。
相較于傳統微創手術,手術機器人更加精準、精細,在手術和住院時間、減少失血量、并發癥發生率、術后恢復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能明顯提高病人術后生活質量。
比如,在前列腺癌切除上,手術機器人擁有明顯優勢。普通切除方法下,部分病人會喪失性功能,因為性神經極為纖細,借助普通醫療器械無法觀察到,而手術機器人可以讓更高比例的患者保留“性福”權利。
在腹腔鏡下,醫生只能看到黑白平面、放大兩倍的圖像,而手術機器人能做到3D彩色、放大10—15倍;腹腔鏡手術是人手控制腔鏡,手的顫抖在終端會被放大,影響手術精確性;而手術機器人由醫生操作電腦控制,不存在抖動問題。
此外,機器人手術出血量大大減少,還有助于緩解日益加劇的“血荒”。以胃癌病人為例,常規手術一般需輸血400毫升左右,而機器人手術一般不需要輸血或只輸50毫升。
國內一些企業通過避開“達芬奇機器人”等優勢的地方,轉攻骨科、神經外科、介入手術等領域取得不錯的成績。
而這一趨勢必將對手術機器人已經或即將進入的諸多科室,如骨科、頭頸外科、胸外科、心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婦科等手術操作產生巨大的影響,或將越來越多與人搶飯碗。
但從患者端來看,手術機器人使用意向不高,主要受高昂的費用影響。就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而言,其單次費用比傳統腹腔鏡手術高出3-4萬元不等。截至目前,除北京外,手術機器人的費用多數尚未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需要完全由患者自行承擔。
關于是否會將手術機器人費用納入醫保統籌,《通知》也給出來明確解答“手術機器人輔助操作系統加收費用暫不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
收費標注的出爐,或許會影響手術機器人后續的放量,對于還掙扎在商業化路上的國產手術機器人來說,應該如何說好這個故事,讓更多醫療機構買單?
【文章來源】愛愛醫綜合整理湖南醫保局、眾成醫械、看醫界